地址:锡市锡林大街永升锦绣商业楼1楼华图电话:0479-8111108 |面授课程网课|QQ群微博号微信号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包头市 咨询
    乌海市 咨询
    赤峰市 咨询
    通辽市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锡林郭勒 咨询
    0482-8210866
  • 当前位置:锡林郭勒人事考试 > 内蒙古公务员 > 备考资料 >

    阅读模式

    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一点通之花样多定义

    2020-04-13 10:05 锡林郭勒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刷题模考 微信号 微信群


    goin添加好友 领取备考资料

      定义判断一点通之花样多定义

      定义判断作为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必考题型,前文中已经对常见的关键词,如主、客体,以及定语、状语都进行了充分的阐释。相信小伙伴们都已经知道了解题的方法就是提取关键词,快速的识别及抓取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不仅可以提高准确率,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做题的速率。但是仍然有许多小伙伴面对多定义题目有些束手无策,与单定义题目——直接阅读并匹配选项不同,多定义的变化更多,有些小伙伴在阅读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无法快速找到所需定义的关键信息,得不到正确答案。今天,我们梳理了目前考试中出现的多种不甚常规的多定义题型,将不同题型的题型特点和做题思路与大家分享。

      题型一 选项匹配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选项为例证与题干不同定义的匹配。

      解题方法:题干涉及多个定义,可能涉及子母定义或并列定义,选项中一般涉及题干中出现的多个并列定义,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选项中涉及的所有定义,并找出关键信息,将每个选项中的例子与提到的定义一一匹配,判断匹配与否,匹配即为正确选项。若几个定义之间有所联系,可能会容易混淆,可以找到其异同之处,这样更有助于几个定义的区分。

      真题演练

      【例1】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是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为了报复乙,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则甲的犯罪目的是报复

      B.甲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将乙非法拘禁数日,则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

      C.甲投毒致乙死亡,经查明是因为其嫉妒乙的才华,则甲的犯罪目的是嫉妒

      D.甲贪图钱财,通过盗窃而非法占有乙的财物,则甲的犯罪动机是非法占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其关键信息如下:

      (1)犯罪目的: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2)犯罪动机: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剥夺乙的生命,并非报复,错误;

      B项:甲对乙实施非法拘禁的“心理原因”是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即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正确;

      C项:甲投毒致乙死亡,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致乙死亡,并非嫉妒,错误;

      D项:甲盗窃乙的财物的“心理原因”是贪图钱财,即甲的“犯罪动机”是贪财,并非是非法占有,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图图有话说】选项中涉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两个定义,可在题干中找到这两个定义,并锁定每个定义的关键信息,再回到选项中将例证与定义的关键信息进行匹配,一致则为正确答案。

      题型二 例证匹配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不正确的是”,选项为例证xx分别与定义xx相符/不相符。

      解题方法:题干涉及多个定义,一般为2个或3个并列定义,同时给出相同数量的例证,例证可能与某一个或多个定义匹配,也可能均不匹配,选项中通常考查定义和例证的匹配正误情况。该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阅读题干中给出的所有定义和所有例证,确定其匹配情况,才能判断选项中给出的结论正误。

      真题演练

      【例2】定义:①经适房:指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②廉租房: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③限价房:指由政府委托建设的限价格、限套型(面积)的商品房,主要解决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困难。

      典型例证:(1)王某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在郊区租了一间老乡的简易房。(2)孙某是下岗职工,目前从事个体经营,购买了一套二手房。(3)张某结婚后将父亲名下的商品房过户到自己名下。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②①相符

      B.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②不相符

      C.例证(1)(3)分别与定义①②不相符

      D.例证(1)(2)(3)分别与定义①②③不相符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经适房:政府组织建造;

      ②廉租房:政府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

      ③限价房:政府委托建设。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租借老乡的简易房,未体现“政府建造、补贴配租或委托建设”,不符合定义①②③;

      例证(2),购买二手房,未体现“政府建造、补贴配租或委托建设”,不符合定义①②③;

      例证(3),过户父亲名下的商品房,未体现“政府建造、补贴配租或委托建设”,不符合定义①②③。

      因此,选择A选项。

      【图图有话说】题干中出现了多个定义和多个例证,分析每个定义的关键信息,再将例证与其一一比较,即可得到二者的匹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选项中的相符及不相符,以及提问方式中的正确/不正确。例如本题例证(1)(2)(3)均与定义①②③不相符,且要求选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因此A选项例证与定义出现相符的情况,可判定A选项中的判断不正确,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

      题型三 多定义合一

      题型特点:提问方式为“下列选项同时包含定义xx和xx”。

      解题方法:题干涉及多个定义,选项中包含提问中涉及的两个或多个定义的即为正确答案。该类题目同样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提问中涉及的所有定义,并提取相应的关键信息,与每个选项一一匹配,选择包含关键信息与提问中涉及的定义关键信息匹配度最高的选项。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lbr/xilinguole/nmggwy/suipian/article_tuijian.html

      本文链接:http://xlgl.huatu.com/2020/0413/1630764.html

      以上就是关于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一点通之花样多定义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锡林郭勒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张老师)

    图书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2022省考万人模考超级大奖赛(每周六开考 提前报名)
    2022升级版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4本

    考试工具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职位查询
    真题下载
    时政热点
    每日一练
    砖 题 库
    首页 咨询 反馈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